MO忘了

专注巍澜,不接受催更

《巍澜之旧巷记》

(一)

龙城西边老城区里有条百年老巷,最近要拆迁了。

巷子里都是一些老建筑,放在二十年前那叫一个人满为患,如今大部分都搬离到新城区去了,房屋古老,缺少维护,去年一场惊雷暴雨下来就塌掉了好几间,险些造成人员伤亡。

上头一琢磨,只把几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原样保留下来,其它民房都拆掉重建。

赵云澜有个熟识的长辈原先就住在这里,他年纪大了,儿女不在身边,赵云澜闲着无事,便过来帮那位长辈办拆迁手续。

 

(二)

大夏天的,出个门也不容易,赵云澜上上下下跑了一趟,额头上都是汗,看到巷子里有个杂货店,他就走过去买了瓶水。

巷子里的建筑很旧很乱,杂货店同样很老很破,一看就是很多年没变过的老样子,赵云澜记得自己小时候常在这种店铺买零食,后来长大了,杂货店就被各种超市便利店取代了。

店里只有一个老人在看店,老式的摇头风扇慢吞吞地转着,桌上倒是摆了个很时髦的蓝牙音箱,正在放《桃花扇》,呀咿呀咿地在唱着:

“舞丹墀燕雀常朝,直入宫门一路蒿,住几个乞儿饿殍……”

老人看起来真的年纪很大了,头发发白,皱纹深刻,戴着老花眼镜在看报。

四周里很安静,半晌看不到一个人出入,哪怕是青天白日阳光灿烂,在这种破旧曲折的巷子里独自走动都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,老人却不怎么在意,看着报听着曲儿,怡然自得。

赵云澜咕噜咕噜喝完半瓶水,才想起还没付钱,一摸兜又发现自己没带钱包,“老人家,您这能手机付款吗?”

老人指了指桌上的二维码,“这儿呢。”

赵云澜松了口气,拿出手机来,“我兜里一毛钱都掏不出来。”

“你们年轻人不爱带现钱,不过手机给钱是方便多了,免得老是找错钱,以前收过好几次假钱,我孙子就给我弄了这个,好多老头老太太都会用……”老人笑眯眯地道,“音箱也是我孙子买的,说是插个什么卡,就能帮我弄很多戏曲来听了。”

“您挺厉害的,乐于接受新事物啊~”赵云澜摸了张板凳往那里一坐,问道:“您今年贵庚啊?”

老人比了个“九”,“九十六了。”

赵云澜一拍大腿,“您老高寿啊!”

 

(三)

老人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,赵云澜需要仔细听才能听懂他在说什么。

这会儿太阳正大,赵云澜的懒病犯了,不想去找自己停放在别处的车子,便坐在杂货店里蹭风扇,和老人侃大山。

老人说:“我一辈子都在这里生活,这杂货店也开了快三十年了。”

赵云澜有点唏嘘,“拆了有点可惜。”

“有什么可惜的,房子老没有用,有意义才行,”老人失笑道,“就是一堆没人住的老屋子,租房都租不出去。”

赵云澜道:“您还挺豁达的。”

“我这个老头子都琢磨着把店关了,就去儿子家的电梯房享个清福,这年头能住好房子的,谁乐意住这种发霉的老屋子?”老人随口道,“年轻人说着保护历史古物,其实也没几个人爱逛这种没什么特色的巷子,前几年上头给这里弄了个什么百年老巷的名头,想吸引一点人过来参观,来了好些小年轻,转了一圈就跑了,说是没意思,还不如南边那条仿古的小吃街。”

赵云澜看着周围破破烂烂的屋子、角落里堆放的垃圾和塌掉之后没有整理的屋子,心想这场景估计连文艺小青年都吸引不过来。

 

(四)

赵云澜想要跟人聊天,三下五下就能让人打开话匣子,老人聊得兴起,便说起了旧时往事。

“我一出生就住在这巷子里,八九十年前,这附近有不少大户人家,那时候穷人家不读书,我爹是卖杂货的,他挑大筐,我挑小筐,跟着他一路走一路卖……”老人家指了指前头几十米外的断墙残瓦,“那时候那户人家姓蔡,留洋回来之后就不让我们喊他蔡老爷,要喊蔡先生,他家老大爱吃糖,老二爱吃绿豆糕,我筐里大半的东西都是他们买走的……”

赵云澜不记得龙城当地有哪个出名的蔡姓人家,估计后来蔡家是没落了。

“他们家的二小姐小名叫阿桂,和我差不多年纪,蔡先生送她去读了女校,会弹钢琴,还会念英语,在那年头可稀罕了……”老人摘下老花镜擦了擦,“可惜蔡先生要把她嫁给一户人家的大少爷,那大少爷爱去歌舞厅跳舞,阿桂小姐觉得自己是个有思想的女学生,要为自己的婚姻做主,上花轿前就收拾行李逃了婚。”

赵云澜听出几分遗憾的味道,“后来呢?那位阿桂小姐回来过吗?”

“头些年去了上海,后来就打仗了,她寄了封信回来,说是要去保家卫国上战场,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,”老人摇头,“蔡先生和蔡夫人等了一辈子,也没把她等回来。”

赵云澜看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,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,只好转而问道:“蔡家呢?他们一直住在这里?”

“当年小鬼子打进来,满天都是炮弹乱飞,蔡家的小儿子去守城墙,结果被炸死了,蔡先生和蔡夫人一路哭着去收尸,结果碰上一队小鬼子……”老人说起那些烽火岁月,眸底都带着时光的痕迹,“那时候我们才知道蔡家老大和老二是干情报的,小鬼子来找人,我们把他们藏在老木匠做的衣柜夹层里,他们在里头躲了半个月,吃喝拉撒都不敢出来……小鬼子找不到人,就把蔡家给烧了。”

赵云澜很捧场地露出惊讶的表情,“但那屋子看起来不像是烧过的……”

“那是蔡老大和蔡老二重新起的房子,”老人说,“他们琢磨着把蔡家建起来,说不定阿桂小姐会回来,可是等了好多年,蔡老大和蔡老二都走了,她也没出现,后来蔡家后人都不见了,直到去年一场雨,就把蔡家淋塌了。”

蓝牙音箱又唱: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……”

西装款款的蔡老爷,喜穿旗袍的蔡夫人,明眸善睐的阿桂小姐,糖糊了一手的蔡家老大,爱吃绿豆糕的蔡家老二,在城墙上慷慨就义的蔡老三……

他们通通消失在了时光里,眨眼间百年回首,空留老人守着杂货店。

 

(五)

拆迁手续有点麻烦,赵云澜又往那条巷子跑了两趟。

巷子里很多人都搬走了,人烟更加稀少,只有老人的杂货店还立在那里,估计要站最后一班岗。

赵云澜每次都去店里坐一坐,跟老人聊一聊往事,倒也觉得有趣至极。

“现在小年轻讲究养生,要吃粗粮,要补充这个素那个素的,头两天我孙子给我拎了一袋红薯,说是吃了对身体好,我一瞧见这东西就难受,以前闹饥荒的时候吃伤了!”老人叹气道,“那会儿饿啊,饿得什么都吃,但只有红薯可以吃,孩子在地里刨,泥都没洗就偷偷往嘴里塞……到了七八十年代还是经常吃不饱,有一回亲戚送了一块腌腊肉,我切了几片放在饭上面蒸,我小孙子偷吃的时候被烫了一嘴泡,还含着那肉不肯张嘴……”

说着说着,他就笑了起来。

赵云澜听得津津有味,还道:“我小时候家里环境还可以,大家都能吃得饱,不过也没什么好吃的,小学那会儿,我去一个同学家做客,他们家的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、几块腐乳和一碗丝瓜汤,我那时候还在想这家人是不是有点吝啬,后来才知道他们家平时只有一碟咸菜,腐乳和丝瓜汤都是专门为我准备的。”

老人听得笑了起来。

 

(六)

聊到夕阳西斜,老人对赵云澜道:“我这杂货店就开到这里了,明天就关店了。”

赵云澜沉默了一下,笑道:“那您老以后就能享清福了。”

老人摸了摸老旧的柜台,“嗯,开了这么多年店,我也该休息休息了。”

赵云澜看着他的举动,突然问:“拆掉这个地方,您会觉得不好吗?”

老人笑了几声,“有点舍不得,不过也没什么不好的,没有人乐意在这里住了,拆了再做个新房子,说不定我以后还能在这里开店。”

赵云澜若有所思。

他帮着老人收了一下东西,等老人的家人过来之后才离开。

等他走到巷子口,忽然就看到有人长身玉立,站在路边抬眼望来。

夕阳热烈又温暖,落在他的睫羽上,融进眼睛里,化作温柔的情意。

“云澜。”那人这般唤道。

 

(七)

沈巍是来接赵云澜回家的。

赵云澜最近老爱往这边跑,沈巍觉得有点奇怪,便亲自跑过来看了一眼,才知道他是来听老人家讲故事的。

沈巍小心眼地道:“我活了很久,也知道很多故事。”

赵云澜故意道:“你讲的没人家那么好听。”

沈巍:“……”

不高兴。

还有点委屈。

哼。

 

(八)

不高兴的沈大教授做了一桌子素菜投喂赵大处长。

赵处长就着青菜吃饭,顺带抛给沈巍无数个哀怨的眼神。

沈巍坐立不安,只好妥协道:“明天给你做红烧肉。”

赵云澜立刻欢呼,“宝贝儿,我爱你~”

沈巍无可奈何。

夜里。

他们躺在床上闲聊。

“仔细一想,这些年的变化挺大的,”赵云澜倚在沈巍身上,拿了个九连环在玩,“我记得十年前我在网上买个东西还要去邮局汇钱,然后等平邮慢悠悠晃半个月,一个不小心就给晃不见了……”

沈巍问:“你喜欢这样的变化吗?”

赵云澜想了想,“还好吧,越来越方便了,就是比较可惜有些东西不能保留下来,但仔细想了想,又觉得这是没办法避免的,一成不变就代表没得选择,选择变化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,就像是人们天天骂秦始皇,但是没他的话就没有大一统,有了大一统,就要抛掉很多百家争鸣的东西,还有你和浮游麻龟当年签订三方合约,一万年后出了岔子,去评论当年的对错又有什么意义呢?历史只能记载春秋,没人能定义对错。”

沈巍低声道:“谢谢你,云澜。”

赵云澜翻身趴在他身上,“口头道谢可不行,谢礼呢?”

沈巍脸红,“什、什么谢礼?”

“我想听故事?”

“……你不是说,我讲故事不好听吗?”

“宝贝儿,你不需要讲故事,你就是一本活着的故事书。”

“?”

“所以,让我来翻翻你这本‘书’吧~”

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

(九)

屋内春意正好。

两人翻“书”翻得起劲。

屋外夏风清凉。

有人摇头晃脑路过,嘴里哼着曲儿,正是那一出《桃花扇》:

“这青苔碧瓦堆,

俺曾睡风流觉,

将五十年兴亡看饱!”

 

 


评论(51)

热度(1704)

  1.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